曲江区将校内课后服务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抓手、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立德树人的有效阵地,以小切口开展大教育,“四点发力”赋能校内课后服务高效有序、多元特色开展,让“双减”工作掷地有声,让教育理性回归校园,形成良好育人生态。
课后作业辅导。
学生参加课后篮球兴趣班。巫志强 摄
【资料图】
瞄准“突破点”
率先开展统一管理
曲江区于2019年8月在全市率先启动开展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目前,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25所,其中应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12所,实际开展学校12所,实现了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该区将各中小学和幼儿园按照“城区+乡镇”的原则划分为三个片区,交由公开招标的三个校内课后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全区统一推进。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主动鼓励邀请辖区内证照齐全有资质的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驻到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丰富校内课后服务开展内容。目前,全区已有6家证照齐全、资质优异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驻到了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参与学校思维训练、编程等校内课后服务项目。
聚焦兴趣点
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曲江区实行“1+N”式校内课后服务,将基本服务与拓展服务相结合,各中小学校根据家长需求和学生兴趣,整合校内外资源,分年级、分层次设置个性化、精准化、多样化的校内课后服务项目。
学生在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中释放运动激情,在绘画、舞蹈等艺术活动中抒发审美创想,在编程、思维训练等创意科技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该区充分发挥业余体校专业资源,将定向越野、射箭、柔道、举重等相对小众运动送入校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和更专业的指导。截至目前,该区12所学校共有在校生14462人,参加校内课后服务项目学生10157人,学生参与率为70.2%;参与教职工711人,教师参与率86%。
站稳“出发点”
坚持公益普惠原则
曲江区严格落实校内课后服务公益普惠原则,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校内课后服务,不得拒绝有需求的学生参加校内课后服务。
在课程开设上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
针对学生中午接送难,城区学校无食堂、无睡室的困难,曲江区通过校内课后服务平台开展午餐集中配送和课室投放可趟式课桌椅、功能场室投放简易睡床等,全面解决学生中午在校吃、睡等托管问题。
此外,该区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行统一的收费和教师课酬标准,收费大幅度低于校外托管、培训机构收费标准,落实贫困生减免政策,并通过发放课后服务致家长一封信、短信提示等方式,将课后服务民生工程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举报电话等进行公示,全面接受学校师生、家长的监督。
筑牢“支撑点”
完善长效保障机制
从2022年起,该区在财政预算中每年至少安排校内课后服务专项经费25万元,为校内课后服务项目提供经费保障。全面落实校内课后服务资金全额三方监管,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内课后服务收费统一缴入资金监管账户,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并依法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各校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课后服务经费管理使用分配方案,明确补助办法、补助标准、结算办法,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校内课后服务民生工程的透明度、取得广大学生家长的广泛支持奠定了基础。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